close

基礎總體經濟學與時機

這篇討論的是掌握時機的關鍵,交易市場的幾個重要因素包括了技術分析、資金控管(含風險控管)、市場脈動(題材趨勢)以及基本面

總體經濟學是以將數個體產業集合作為研究,我們只探討對投資市場部分上的影響,要提到總體經濟學之父凱因斯,認為個體經濟學

(古典學派)概念無法解釋整個市場而提出探討的方式,GDP(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可以用來說明總經的定義一定

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根據凱因斯提出GDP計算方式如下:
GDP=C+I+G(t-r)+X-M
C=消費  I=投資  G=政府支出(即財政政策)  t=稅收 r=移轉性支出(社會福利)  
X=出口 M=進口
除了 移轉性支出跟進口下降對GDP有利之外  其他變數都是上升有幫助。
這也是為何各國政府每年都在統計GDP成長率來衡量景氣是否成長,因為當GDP是負成長可能造成後續問題

例如1.外國投資人降低意願  2.所得不變 通膨卻上升  3.貨幣貶值幅度過大
    4.購買原物料成本過高(進口)  5失業率上升造成更龐大的社會福利(除非該
     國類似北韓) 6.稅收減少  7.企業倒閉  一旦嚴重發生最後就是國家倒閉.

趨勢可以想成貨幣流通速度(越快將可產生龐大的經濟效益)以及貨幣量流向,質與量都很重要,但其實貨幣流通速度也只是假象經濟,這邊

用一個流程來比喻即可知道速度的狀況

777.jpg

當消費越大水果商以及農夫農會收入越多,而消費者領到薪水可能因此加薪就會覺得富有消費速度越快這樣一個小型經濟體就能讓經濟變好,

當一個地區消費力道不夠時候政府就會擴大支出或是提供企業租稅優惠以及針對外國投資人投資優惠方式來提高GDP,因為不優惠所收到的

稅收就是0 但如果開放可以讓0變成1那就有意義,當外國投資人來投資代表資金會停泊在當地這樣匯率就會上升可能產生的問題就是購買原

物料的成本(ex:石油或其他原物料)以及造成企業出口財務上的匯率虧損(匯損),這時候中央銀行就會開始做調節來紓解外國投資人把錢匯入

(熱錢),央行可能的使用的工具(貨幣政策)有幾個1.調整存款準備率2. 調高重貼現率  3. 公開市場控制貨幣供給量  來抑制通膨過快以及匯率升

貶值  當景氣不景氣 最常出現就是 調降 1 、2,當全球景氣都不好可能就是3萬不得已時 就是買公債印鈔票提高更大的貨幣供給但是否能夠讓

人對市場有信心而消費就不能保證,因此延伸出了消費券(2009)跟食物券(日本)這樣有硬性規定用途後等於強迫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當然政府

可能會提高政府擴張支出(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如1960年台灣的十大建設由於是必要的較為適合未開發中國家,但對開發中或是已開發國中效

果乘數有限,這就像是考試 0分要進步的空間就很大但是對 60分或80分的學生來說 在上升幅度就有限,甚至可能造成所謂的0效益的蚊子館蓋

完沒有任何用途或是入不付出。
 

經濟只有階段性沒有恆久性,因為當過熱或是負成長政府都可能因此調節,所以對投資人來說就是等到現階段結束以及預期下個階段到來這樣就

是所謂的買低賣高。


以去年的mers來舉例對韓國影響


疫情爆發=>當地外國投資人降低意願離去=>房價下跌=>消費下降=>觀光人數下降=>全球研發新藥=>疫情解決=>較低旅遊優惠=>觀光數回升

=>外國投資人慢慢回流=>消費回升房價回升=>下個事件


交易就是判斷現在階段然後去預測下個階段會怎麼樣以及市場在哪(進場),然後再判斷何時階段結束(出場),然後找下一個市場股票也是如此做短期

可能看的是技術分析為主但對中長期來說 趨勢是很重要的,它隱含著就是量能是否可以推升股價以及漲勢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K 的頭像
    VK

    VK

    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